《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游戏行业防沉迷进入新阶段

win2024-01-01快讯浏览:1778

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规定。

其中,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等问题,《条例》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或者规则,设置未成年人模式,每年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

据了解,《条例》出台之前,我国游戏行业已经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相关游戏企业积极承担主体责任,贯彻落实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相关工作,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例如,网易游戏全线产品(18+游戏除外)将在防沉迷系统基础之上,增设“未成年人模式”,其中首批试点包括蛋仔派对等54款产品。与普通模式相比,“未成年人模式”增设一键屏蔽功能和防欺凌功能,同时产品内接入“网易家长关爱平台”。

腾讯游戏打造了覆盖未成年人游戏全流程的防沉迷体系,“事前-腾讯成长守护”“事中-腾讯健康系统”和“事后-腾讯未成年人守护营地”三位一体进行守护。

根据《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我国游戏产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量进一步降低,28.86%的未成年游戏用户消费减少,并指出未成年人过度游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游戏行业防沉迷进入新阶段。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副秘书长郑南认为,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具有一定吸引力,社会压力大、人际关系需要等社会因素易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世界。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提供更多的网络行为监督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行为的监管和保护,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安全地使用网络。

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取得成效的同时,政策落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需关注:未成年人尝试使用成年人信息进行实名认证,绕过防沉迷系统;租号、卖号、代认证等现象削弱了防沉迷系统的作用;相关黑灰产业链层出不穷。

《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也显示,目前企业的技术手段成效显现,但冒用账号等现象难以完全杜绝,仍需持续技术升级,完善系统功能。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企业创新探索、主动开展更全面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易游戏推出AI巡逻员提高未成年人风险行为识别准确率,运用前沿大模型技术全时段护航青少年,让适度、科学游戏成为常态。同时,网易游戏针对屡禁不止的违规租售号行为,过去司法维权基础之上,深入黑产链条源头,开发租售账号识别模型,暑期至今已封停黑产工作室账号121万个,有效防止该类账号流入市场、流向未成年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刘晓春认为,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内容和方式将随之发生变革。未成年人利用新技术,从网络信息受众,转变为表达者。应看到游戏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将游戏机制与教育引导结合,助力未成年人成长。

目前,越来越多游戏企业建立内审团队,加强对游戏产品和官方社群的内容审核,为未成年人建立正向、积极、安全的网络生态环境。多数游戏企业发挥游戏趣味性、互动性强的优势,多维联动跨界整合。

相关文章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